【一点资讯】华熙基金创始合伙人王亚宁:从深
华熙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
众君和咨询创始人
华东师大文学硕士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
曾就职于达晨创投、深圳市委宣传部、南方报业集团等,在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主导了时代高科、美联英语、掌门、造物世界等多家知名企业投融资项目,参与审核决策项目超过200个。2016年,与某香港上市公司发起设立教育产业基金并担任总经理。
2018年与上市公司拉芳家化发起成立拉芳品观华熙美妆产业基金。擅长投资项目甄选、决策与基金流程管理。
河南省汝州市大峪镇向东十里,沿着道路盘旋上升,山的半腰坐落着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窑村,这里是著名的汝州大峪杏花节的主场之一(2014年5月,汝州杏花节荣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成为中国30多个知名杏花节之一,也是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最靠南的一个知名杏花节),也是著名的紫云山风景区的所在地。
“家乡这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二十年前,我们念高中的时候,条件还非常艰苦,从汝州到大峪坐接近一个小时的公共汽车,然后下车步行,仰脸上坡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家。”离开家乡多年的王亚宁感概说。
他正是从这里,穿过漫漫群山,走出河南到上海念完硕士,最后南下扎根深圳,完成了一个深山里放牛娃的层层蜕变。2015年年底,王亚宁离开了当时供职的国内多次排名第一的风险投资机构达晨创投,和高中同学杜建敏一起,在风险投资领域搭建了自己的平台,逐步成长为特色与风格明显的80后新锐投资人。
从财经记者到投资人
王亚宁的本科就读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念书的时候,一直有一个记者梦”,王亚宁说,“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高中时,把一高对面几个书店的纯文学类书全部读了个遍,什么余华、苏童、北村、格非的先锋小说,还有著名的陕军系列。后来可能觉得农村出来的娃,先要解决生存问题,觉得记者越来越适合自己,作家理想转换成了记者梦”
2004年9月进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2007年,王亚宁从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南方都市报的财经记者。“我的真实想法是做文化记者,在上海念书的时候,我在外滩画报做过文化记者,但从来没想过会做财经记者,更没有想过后来跨界转型做了投资。” 华熙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王亚宁回忆说。
广州大道中289号,在王亚宁看来,那是中国新闻行业的圣地,也是他学生时代一直非常向往的地方。在做投资之前,南方报业集团南方都市报财经记者的那段经历给了他成长的历练:开眼界、宽视野、积人脉、能学习。
那个时候纸媒行业还处于大发展的时期,作为南方报业的一名财经记者,王亚宁深潜于股权投资、私募证券投资领域,通过高质量高数量的财经报道展示了精益求精的专业追求。他从不奢谈理想和情怀,但用严谨客观的新闻操作,以及温和、理性的坚持,向同行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职业精神。
做财经记者的那几年,王亚宁是中国证券私募与风投领域发稿量最多的记者之一。“国内一线的证券私募大佬和风险投资领袖,我都采访过”。王亚宁说,南方都市报特别好的机制是,给记者充分的空间,所以,那几年成长很快。
“我很感激那几年在报社的经历,那时候报社的口号是办中国最好的报纸,而实际上,那个时候说南方都市报是中国最好的都市来报纸一点都不为过,眼界和视野的开阔,思想和知识积累,最主要的是对财经领域的了解以及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王亚宁说,那几年他成长特别快。
也正是因为这份财经记者的工作,让他对风险投资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1年,王亚宁从中国最好的都市报离开,进入中国最优秀的创投公司之一的达晨创投。从投资部、风控部、到投资决策委员会,5年三个岗位,王亚宁完成了一个媒体人到投资人的转变。
“当时是以文化传媒基金投资经理的身份进入的,实际上后来教育行业投资起来的时候,过往师范院校的求学经历,恰恰很大程度派上了用场。”关于跨界做投资,王亚宁也有自己的体会和理解:束缚你的发展的不是你的专业出身,而是你自己的视野和眼界。在做投资以后,王亚宁发现原本以为不会在投资领域有太多展示机会的教育专业学习背景,却在2015年、2016年投资教育项目的时候发挥了巨大优势,对教育体系、教材的编制、课程的设置的熟知,让他应对项目的每一步都得心应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yingshi/301129.html